精神科專科 陳葆雯醫生
精神科專科 陳葆雯醫生

精神科專科 陳葆雯醫生

精神科專科 陳葆雯醫生

認識兒童情緒病

生活在充滿壓力的都市裡,容易使人思緒混亂,精神繃緊。就算只是幾歲大的小朋友,每當看見成年人的苦瓜嘴臉,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。不論是先天或是環境因素,也有機會導致兒童情緒問題,但要知道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,如果沒有及早發現,問題將會更難處理。育有兩名女兒的精神科專科陳葆雯(Kathy)醫生,今次就用醫者心、父母心,和大家討論一下兒童情緒問題及處理方法。

關心孩子的情緒

兒童的精神健康問題主要分為情緒問題,如焦慮症、抑鬱症,發展障礙,如自閉症,以及行為問題,如過度活躍症等三方面。Kathy稱隨著年齡增長,小朋友會有不同的情緒及行為特徵,如1-2歲時離開父母時,小孩子會感到緊張,2-3歲時脾氣會變得暴躁等。這些都屬正常發展,不用擔心。但如果到了4-5歲,小朋友仍然持續出現小時候的特徵,就要盡快找醫生接受評估。

防不勝防的自閉症

不少家長聽到「自閉症」幾個字已經大感可怕,更難以想象自己的孩子惹上這種麻煩病症。好可惜,誠如Kathy所說,自閉症的形成主要與遺傳及腦部發展有關,暫時沒有預防方法。不過她提醒家長,越早發現孩子有自閉症,越早接受治療及協助,就能將所引起的問題及障礙減到最低!

10%小學男生過度活躍

過度活躍症,又稱為「專注力不足過動症」。Kathy說,這種症狀與遺傳有密切關係。不少家長當子女被人投訴,又或者受校方嚴厲警告後,才開始正視問題,一般發現年齡為小學三、四年級,但已經太遲。三年級或以前是治療的黃金時間,皆因學童年紀越大,反叛行為會越明顯,加上學業成績可能已經落後於人,要改正就要花更多努力,所以及早求診十分重要。話說回來,Kathy說子女在2、3歲時非常活躍,就算時時四圍走,家長也不用擔心,但如果到4、5歲情況還沒有改善,就要找醫生進行評估。根據統計,男童患上過度活躍症的機會率較女童高,一般男女比例為3:1至4:1。以香港為例,大約有一成的男童有過度活躍症,而女童的數目相對較少。

人傳人的抑鬱症

香港生活急速,人所共知。不少父母全職工作以外,晚上還要照顧子女,壓力之大實在使人吃不消,有的甚至患上抑鬱症或躁狂症等情緒問題。Kathy指出,情緒病與遺傳有密切關係。但另一方面,父母,特別是媽媽的情緒,亦會影響到小朋友,舉個例子,如果孩子年幼時,媽媽已經患有抑鬱症,再加上她沒有給予好好照顧,甚至不理會他是否肚餓、是否需要別人幫助,以及不關心他的情緒變化,也會增加兒童患病機會。她補充,如功課壓力大、家庭環境差等也可以是促成問題的負面因素。

切勿諱疾忌醫

有病當然要吃藥,小朋友患上情緒病也不例外,究竟這類精神科藥物有沒有明顯的副作用?Kathy說,其實所在藥物都有機會出現副作用。當然,醫生考慮過藥物對病人的好處大大多於副作用時,才會進行處方。當家長向醫生瞭解過後,就應該盡快讓孩子接受治療。她補充說,現今很多的情緒病藥物也相當安全,部份甚至普遍用於小朋友,所以家長不要諱疾忌醫,孩子有問題就盡快求診!

孩子抗拒吃藥怎辦?

據知,很多情緒病患者不願意吃藥,甚至抗拒被標籤為情緒病人。那麼,怎樣才可以確保小朋友乖乖吃藥?Kathy表示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,進行治療前,也需要一段適應期,以慢慢接受自己的情況。不過,如果孩子初期抗拒吃藥,請家長保持耐性,不要放棄,再花多點時間與他們溝通。同時,可以找一個孩子信任的人,如學校社工或家中的長者幫忙,鼓勵他接受治療。另一方面,家長不應向小朋友強調有病要吃藥的訊息,相反應該幫他找出要改善的地方,例如他想更集中精神上課等,這樣就更易達到改善目標。

兒童情緒病可以治癒

當問到兒童情緒病能否根治,還是會延續到長大後時,Kathy表示大部份小朋友當接受一個療程後,情緒問題也有改善,甚至痊癒。但長大後,如遇到很大的壓力時,情緒病可能有機會再出現,不過通常只要有合適治療,過後就可以重新投入工作或學業。

瀏覽次數

10203

People

精神科專科醫生﹣陳葆雯醫生

精神科專科醫生﹣陳葆雯醫生

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。陳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, 現時為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、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、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。

馬上成為Supermami的Fans{JFBCLike url=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supermami/321920471152167 layout=standard show_faces=false show_send_button=false width=300 action=like colorscheme=light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