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from http://www.monsterparent.com/archives/1956
Photo from http://www.monsterparent.com/archives/1956

性格沉靜被動 是特點非缺點

Photo from http://www.monsterparent.com/archives/1956
4歲獨子念K2,由N班開始表現都很靜,說話細聲,對任何事物都不太有興趣,經常像沉思一樣看著一些物體,有時是小動物,或是個小盒子,叫他幾次才有反應。檢驗過聽力正常,智力也沒問題。
 
他平時做事沒信心,常要老師同學幫忙才做到。我們一看見他對任何事物有興趣,就馬上嘗試跟他說相關的事,他可能有興趣聽一下,之後就冷淡下來。他會望著人說話,也肯打招呼,但就不怎麼熱中和其他孩子玩,到公園一看見大孩子,轉頭就跑回來,不肯加入。我怕他和社會脫節,如何是好?
 
當孩子面對一些人物、事物或活動時表現被動、缺乏信心,可能與本身脾性、成長經歷及家長的處理態度有關。
 
孩子與生俱來的脾性、氣質,是透過與環境及他人的互動,逐步塑造出來。氣質指標主要包括﹕活動量、趨避性、適應度、規律性、情感反應(強度及敏感度)、情緒本質、專注力及堅持度。
 
其中的「趨避性」,是指孩子在面對新鮮事物時的態度,表現退縮抑或接受。「迴避型」往往表現得慢熱一點,喜歡靜靜地在旁觀察後才行動;活動量較低的孩子,也可能因動機太低及反應較慢而令家長不耐煩。
 
苛責徒令孩子失自信
 
在成長過程中,部分表現較被動的孩子往往容易被誤解,或面對較多指摘、投訴及挫敗等經歷,容易令他們更沮喪,缺乏自信,久而久之變得更被動及容易放棄。
 
面對被動型孩子,家長的取態也舉足輕重。部分家長為及早扭轉孩子的性格表現,事事表現過分熱中,甚至無意間催逼孩子或急替他們選擇,這樣,反而令孩子的自控感減弱,他既認定家長已作決定,容易變得更被動及缺乏興趣。另外,家長如果只懂苛責孩子被動的表現,孩子亦容易失去自信,不敢嘗試新事物,遇事更逃避退縮。
 
管教配合性格 多予機會自決
 
要幫助較被動及缺乏自信的孩子,家長可嘗試﹕
 
1. 了解及接納孩子性格特質
孩子氣質性格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,在不同環境中,會反映出不同的行為及情感需要。
事實上,迴避型及活動量較低的孩子往往同時具有較小心謹慎的優點,可在讀書學習方面好好運用。家長如能多留意及了解孩子的氣質特點,調整適當的期望及管教方式,不單有助發展優點,也可提升親子關係。
 
2. 調節管教方式
面對被動型孩子,家長不妨先調節管教心態,多給時間讓孩子觀察及反應,避免立即干預、取笑或指摘。家長可嘗試多製造機會讓他們自決作主,同時配合鼓勵讚賞,加強孩子的動機及信心。
 
資料來源:

瀏覽次數

8266
馬上成為Supermami的Fans{JFBCLike url=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supermami/321920471152167 layout=standard show_faces=false show_send_button=false width=300 action=like colorscheme=light}